(相关资料图)
8月15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下午五点,经过建设者895天的艰苦奋战,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象山隧道双线顺利贯通,彻底打通了全线陆地与海域联系的“咽喉要道”,为后续路面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设超大斜拉桥2座,中、长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处。其中,狮山隧道已于2022年8月8日顺利贯通。此次贯通的象山隧道自2021年3月3日开工建设,是连接黄茅海跨海通道陆地与海域的关键一环,地处台山市赤溪镇,右线长1590米,左线长1670米,由中铁十二局承建。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始终坚持“方案先行、审定后动、首件认可、样板引路”的建设方针,组织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层层把关;同时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大力开展“三微改”及“四新技术”活动,对工艺微改进、设备微改造、工法微改良,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
“象山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稳定性差,最小埋深约2.06米,安全风险极高,是难啃的‘硬骨头’。”中铁十二局黄茅海跨海通道T7合同段项目负责人张利涛介绍道,“我们引进的三维激光断面扫描仪,可对隧道初期支护面进行激光3D扫描,进而生成3D模型,通过与隧道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分析出隧道初期支护面是否超挖或欠挖,及时调整开挖参数,提高施工质量。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防坍塌扫描仪,监测设备对隧道内部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实时监测隧道洞身支护结构和围岩状态,实现对隧道施工的超前预控和全过程动态管理,有效防范坍塌事故发生,确保隧道高品质建设。”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朱超表示:“我们以BIM技术为纽带,将数字模型与3D图形处理、GIS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等技术进行融合,利用自动采集到的数据对地质条件、工程预期以及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动画模拟,实现技术交底可视化,作业人员根据可视化信息对后续施工进行科学决策,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展顺利,海域段两座主桥的5座主塔已完成封顶,全面进入钢箱梁吊装。全年建设计划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