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本月起,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备受业界关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法律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相关主体或平台的责任,加强预防,突出群防群治,推动源头治理、全链条治理,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
如今,手机接到骚扰推销类电话,似乎已成家常便饭。其中,一些电话诈骗更是让不少人中招、受骗。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网络诈骗类案件超10万余件,总体呈上升趋势。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常常与人们生活需求密切相关,如办理贷款、发布虚假招聘、征婚交友、捏造网购问题等。针对诈骗手法“蹭热度”、诈骗形式多样化、诈骗对象精准化等特点,必须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治理,推进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夯实各方面治理责任。
反电信网络诈骗重在前端预防、源头治理。夯实平台治理主体责任是其关键环节。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处于犯罪链条最前端,在防范诈骗风险上具有与生俱来的技术优势。平台当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助力源头治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铲除犯罪滋生土壤,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对此,一方面,应落实主体责任和平台义务。企业要健全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内控制度,完善平台服务,帮助用户提升反诈意识。目前,不少平台推出具有防骗反诈功能的技术服务,处置涉诈风险账号,加强不同场景的防骗提示,值得进一步推广。
另一方面,应强化群防群治,加强平台治理协同效能。近日发布的《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以短视频平台为样本的研究》提示,目前涉及短视频平台的电信网络诈骗,有90%的比例会引流至第三方社交平台。因此,筑起防骗反诈网需要建立各平台间的责任协同机制,完善功能互通,加强跨平台、跨部门的综合治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等,靠单个平台“单打独斗”难以彻底打击违法犯罪。这需要各平台联手,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联动配合,唯此才能实现精准防治,为社会治理贡献平台力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