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文图
你有没有感觉到今年的蚊蝇特别少?
虽说今夏奇热,但不少郑州市民普遍反映,蚊子蝇子反而较往年少了许多。不仅仅是郑州,河南其他地市,乃至外省市居民也有这种声音。而且不少人将蚊子不常咬,与爬叉不好找、蜻蜓不见了、青蛙不欢叫等现象结合起来分析,与专家的说法不太一致。对此,大象新闻记者近日进行多方采访。
【资料图】
声音:蚊蝇今夏有点少
“今年驱蚊的东西我基本没用上,晚上照样一觉睡到大天亮。”家住郑州市二七区阳光四季小区的周先生说,郑州是个只有冬夏没有春秋的城市,春秋天特短,往往是脱了棉衣就要换短袖。他家住在一楼,夏季难免蚊蝇骚扰。先前临夏,他都会提前预备好盘式蚊香。近些年,换成了电加热的蚊香片和驱蚊水,“大概就是6月份刚开始热的时候,用了两三次,后来感觉晚上蚊子没啥大动作,也就一直没再用。”
不仅如此,往年周先生家还常会有苍蝇光顾,但今年一楼苍蝇奇少。“往常到了下雨天,单元门洞大厅会聚集大堆的蝇子,嗡嗡乱飞,今年雨水也不少,但大厅却见不到几只。”
周先生的体会,在小区内的便利店得到了验证。常年在此经营小百货生意的霍老板说,往年入夏,蚊香、驱蚊水、杀虫剂的销量很顺畅。去年一个夏天他总共进过4批货,一次进30件左右。而今年入夏以来,驱蚊灭蝇用品他就进过1次货,到现在还没卖完。
在附近兴华南街开饭店的薛老板也说,今年小吃店的苍蝇较往年确实不够“兴奋活跃”,蚊子也不够“积极主动”。他分析说,“会不会和此前消杀工作特别到位有关?”
感觉不仅仅是蚊子少了
记者注意到,不少河南网友发帖反映今夏蚊蝇鲜见,并顺带牵连出了相关类似问题,“不仅仅蚊子蝇子少了,夏天常见的蜻蜓、知了,好像都比往年少。”“雨后很少见到低飞的蜻蜓。以前村里和近郊雨后水塘蛙鸣一片,现在好像也很少听到了。”“往年知了大白天叫得山响,睡午觉都受影响。现在不能说没有一点蝉鸣,但也不似从前高亢。”“小时候半夜抹黑拿着手电筒逮爬叉,一晚上能逮上百只,现在能逮个一二十只,就算大丰收了”。
网上资讯显示,不仅是河南,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多个地市,都有网友报料感觉今夏蚊蝇特少。大家都有一个相似的问题:今年暑期酷热,且雨水多,按说非常适合蚊蝇们“茁壮成长”,可为啥给人的感觉却恰恰相反。
北京疾控部门对此回应称,入伏以来的蚊子经监测不仅没少,反而明显增多。上海疾控部门监测的数据,今年3至6月,蚊虫密度较往年也是上升的。专家分析称,人们体感蚊子“不作为”,主要是今夏气温高,为了避暑人们更愿意呆在家里享受空调,户外运动减少,也就自然降低了与蚊蝇的接触。
对于这样的解释,许多网友并不完全买账,并将蚊子不常咬,与爬叉不好找、蜻蜓不见了、青蛙不欢叫等现象结合起来,分析说应该和农药、杀虫剂的过量使用有关。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咱们的生存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郑州最常见的蚊子有两种
“小区居民感觉蚊蝇少,主要和环境卫生改善有关。”郑州市二七区疾控中心传染科科长王晓说,7月上旬,他们曾对二七区部分小区进行了监测,发现蚊虫滋生源地确实有所减少。特别是新建小区,垃圾定点存放、清运及时,坑洼积水也少。蚊蝇的产卵、孵化需要一个时间段,环境卫生改善了,蚊蝇无处安家。而老旧小区相对情况会差一些,蚊量不减的原因主要还是积水,“有些老人习惯用瓶瓶罐罐接雨水浇花,存放时间长了就容易滋生蚊虫。”
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副主任医师高利华告诉记者,国内常见的蚊子主要有3种,即库蚊、按蚊、伊蚊。郑州最常见的有其中两种,就是库蚊和伊蚊。库蚊的活跃时间是晚上和凌晨,伊蚊就是大家常说的花蚊子、毒蚊子,活跃时间为日出前1到2个小时,日落前2到3个小时。每年5到10月份,郑州市疾控中心都会对蚊子密度进行监测和诱捕。
由于目前尚未掌握具体统计数据,高利华并未告知记者今夏蚊虫较往年的密度对比情况。不过他非常认可二七区疾控中心王晓科长的说法,“环境卫生改善了,体感接触肯定会减弱。”
天热人都懒得动,何况蚊子
“创卫活动的开展,对城市灭蚊灭蝇起了很大作用。包括街头公厕的治理,都有明确的指标,而且要求得很严。”高利华说,现在小区的垃圾桶都有盖子,街道社区提倡垃圾分类。居民家中马桶普及,瓜果皮剩饭菜等湿垃圾都用塑料袋兜着才扔。“这些生活小细节,客观上也对蚊蝇的滋生起到了遏制作用。”
高利华还给记者做了蚊子生存环境的科普,其实适宜蚊子生长的气温,在20度至30度之间,今年夏天气温多天飙升至40度,地表温度甚至“能煎鸡蛋”。尽管雨天多,空气湿度大,还是会严重影响了蚊子的繁殖生长。蚊子幼虫,在水温超过35度时,就难以生存。超过40度,基本会被“团灭”,就算是坚强地活了下来,“身体素质”也极差,没啥战斗力。“卫生改善、高温天气是体感蚊蝇少的主要原因。天热了,人都不想外出活动,蚊子也一样懒得动,直接‘躺平’了。”
至于网友反映的知了、蜻蜓、青蛙反常情况,高利华坦言自己的研究不涉足这些领域,不敢妄作评析。
蚊子“躺平”不“躺枪”
“这就有点冤枉蚊子和苍蝇了。”郑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站负责人董朝伟分析说,蝉、蜻蜓、青蛙的少见,不具备“突然性”,历年来人们对此都有反映。也就是说,“今夏人们对蚊蝇的体感密度降低,与蚂叽嘹、蜻蜓、青蛙的减少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这是综合原因造成的结果。网友们的‘疫情消杀论’‘农药残留论’,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绝非主因。”董朝伟认为,知了、蜻蜓、青蛙逐年减少的反映早已有之,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框架的拉大,更多的土地被利用开发。土地硬化面积加大以后,原本适宜这些动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林地、野塘面积的减少,再加上近些年极端天气的频发,以及人为过度捕捉等原因,日积月累造成了以往夏季常见昆虫的逐年罕见。
“我个人的感官是,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董朝伟说,近两年,郑州市的红隼、斑鸠、灰喜鹊、燕子数量都在增加。作为国家二级动物的红隼,以前只在野外山岩上繁殖,由于城市绿化环境的改善以及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现在也能在城市高楼阳台、线杆处繁衍后代。而“这些鸟类大都以昆虫为食,有的还吃蚊蝇。作为食物链上的天敌,客观上也使得知了、蜻蜓等昆虫的数量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