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9日到30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及相关学术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 (COC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基于对20余个省市、80余家中心的2万余例的患者分析,会上首次发布了减重与代谢外科5年数据报告。“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患者数量达到第一个万例,用了2018-2021年3年时间,而第二个万例仅用了2021-2022年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看来,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建设发展格局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二是如何提高临床专科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张忠涛表示,肥胖症已在全球带来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并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陈伟介绍,在他的门诊当中,70%以上的患者BMI在30以上,并且胖度还在不断增加,BMI50、60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其门诊基本转型到为肥胖人群服务,接诊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为肥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它还可以引起相关各个学科的多种疾病,而且这些疾病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对于肥胖的治疗及临床研究也需要多学科的深度合作与密切融合。”张忠涛介绍,2003年至今,我国已发布13本肥胖防治相关共识指南,下一步需建立从成人到儿童、从内科到外科、从预防到管理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来降低疾病发病率。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我国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北方肥胖人群数量偏多,南方肥胖人群数量较少。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减重手术的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量呈一个平行状态,但在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施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区。他表示,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培训,将这个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以帮助二/三线城市和有更多开展减重专业需求的偏远地区医院更加健康、规范地开展减重手术,让更多患者能真正从这个手术中获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提到,近几年减重药物的开发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些药物不仅通过早期的临床研究成功上市,在上市后还开展了长期的心血管保护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看到了很好的减重效果。“如何科学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以获得更好的降糖结果同样值得关注。也期待有更多专家投入到肥胖的临床研究,把现有的一些临床证据转化到实践中去。”纪立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