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第二届所谓的“民主峰会”在一片质疑和嘲讽声中粉墨登场,美国无非是想向世界展示所谓“民主捍卫者”的形象。但是,美国无论是打着“道义”的花言巧语,还是操着利益的掩饰手段,都隐藏不住将民主政治化、工具化的真实意图。因此,拜登政府的这场新的“民主秀”从一开始就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
第一届所谓“民主峰会”因为美国的邀请标准不确定而引发广泛批评。这一次,人们对美国邀请标准的争议依旧激烈。“分裂的民主峰会”,美国《新闻周刊》网站称,匈牙利、土耳其两个北约盟国被排斥在这次“民主峰会”之外,这可能激怒这两个西方为击败俄罗斯而需要拉拢的国家。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尽管拜登政府在民主问题上高谈阔论,但在包括选择“民主峰会”与会国等问题上,所有的决策都是在价值观和利益之间权衡取舍。美国经常把利益置于价值观之上,拜登政府也不例外。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学者 劳拉·桑顿:美国政府好像是“民主夜总会”的保安,决定谁可以进去,谁可以出去。
《华盛顿邮报》称,一些美国官员和外交学者在私下里对这次所谓峰会不屑一顾,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清谈会”,还有人认为这次会议是一场不受欢迎的“秀”,展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前后矛盾,因为美国在某些情况下号称支持所谓人权,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视而不见。
美国政治分析人士 加兰·尼克松:所谓“民主峰会”与民主无关,它只是重塑冷战的一种方式,是为了主宰全球。
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发表题为《为什么拜登要举办又一场毫无意义的“民主峰会”?》的文章。文章将所谓“民主峰会”称为“只不过是美化了的清谈俱乐部”。文章说,美国不应该在口头上把世界分成对立的阵营,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任何国家都尽可能发展良好的关系。如果美国真正尊重其他国家,就必须接受他国可能对重要的国际局势发展采取与美国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美国领导人不应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的喜好就是所有国家的喜好。